AC专栏
在网上常能看到这个看似激励人心的观点“强者从不抱怨环境”,但我总觉得哪里出了点问题,但是又说不好。
最近,脱口秀演员樊春丽,也叫山东临沂房主任,她的一段脱口秀演讲刷屏网络,催人落泪,也让她这个“素人”在半百年纪,在繁华上海有了专属她的人生“大屏”。“大屏”上写着许多网友对她以及对许多女性的美好祝福:祝你拥有平静而又幸福的一天。

这段脱口秀,房主任讲述了自己50多年的人生故事,从在懵懂的年纪被父母安排走入婚姻,到在充满家暴和PUA的婚姻中苦苦支撑,到如此生活30多年后毅然决然带着孩子离开这样的环境,也让我想明白“强者从不抱怨环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因此,我以房主任的故事为引,谈几点我的想法,给那些正处于糟糕环境中苦苦挣扎的你,还有可能都还没有意识到这点的你。

我们常常可以通过外表去判断一个人的内心状态,有些人看起来就是枯萎、干瘪的,而有些人则从上到下都吐露出幸福、欢愉。
房主任的脱口秀视频,给我的第一个印象便是如此:
那个困在婚姻生活泥沼中的她,是形容枯槁的,是有气无力的,是形单影只的。而走上了脱口秀舞台的她,是自由洒脱的,是充满活力的,即便年过半百,你依然会觉得她很有生命力。
这让我想到最近一个朋友的故事。他所在的企业,领导不欣赏他,总是安排一些杂活给他,还时常给他穿小鞋,这让颇有能力的他总感觉被人针对,自己的才干也没机会发挥。
那阵子,我看到他总觉得整个充满了压抑的愤恨和焦虑的无奈,简而言之,精神状态比较糟糕。
还好,他没有选择继续困在这里,而是跳槽换了一个地方。一个月后,我又见到了他,这次他脊背挺拔,面色红润,走起路来熠熠生彩。
放在娱乐圈明星身上,颇有点“红气养人”的味道。
而此种的差别,便在于环境的改变。
个体和环境,犹如种子和土壤,种子的优劣固然重要,但是土壤如何往往更具有决定性因素,决定是否能够开花,以及能开几何。
对个体来说,判断自己和环境的关系,往往会有很多标准,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标准,就在于你在这个环境下能否开花,即让你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
如果环境总是让人哀哀怨怨,忧心忡忡,胆战心惊,提不起劲,好像耷拉的花骨朵,那么你要毫不犹豫地确认,这就是环境出了问题,而不是你自己有问题。
因此,无论你是否是强者,都要承认,环境的影响就是很大。这种影响,和你是不是强者,其实没多大关系。
有时候更为名贵的花朵,反而影响会更大,因为需要更多的养分啊!

如果那么容易脱离原来的环境,我们也不用专门讨论这个话题。现实情况是,一个人要离开原来的环境,总要面临重重阻碍。
房主任也是如此。
她这辈子做的最大决定,面临最大的阻碍,便是离婚这件事。
在她原来的环境下,已经50多岁,前夫“仅仅”只是“脾气不好”,在绝大多数那个环境下的人看来,这都不是什么严重的罪过,为何要“离婚”呢?
于是,提出离婚,便成了她的罪过,坊间说她是“房金莲”。
这其实也不是这些人自己的问题,而是他们处在这个环境之下,早就习惯了这个环境,更依赖这个环境的生存逻辑,所以他们觉察不出有什么问题,也不想觉察有什么问题。
所以,房主任的前夫,就是按这个环境之下的“夫妻之道”“婚姻之道”经营生活,既然别人如此、过去也是如此,那么自己又有什么错?
所以,房主任的父母,也觉得女儿没必要去计较这些,就按这样的方式过活才是生活的真谛,去质疑才是离经叛道。

我们站在局外看,会觉得这些观点很荒唐也很落伍,但是身在其中,体会到他们的局限,便会感到一种沉重的无力感,更替她们感到悲哀。
他们本质上也是这种环境的受害者。更可悲的是,由于浸淫已久,他们逐渐变成了环境的捍卫者,甚至是加害者。
假设,房主任如果没有醒悟过来,或者没有结识她生命中的“贵人”,会不会也成为这样的人呢?很难讲。
毕竟,她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此生活了30多年。她一定也有很多时刻感到困惑和质疑,但是内心还是会告诉自己,既然别人都这样过,那自己这样过,也不见得有什么大问题。
这便是环境的魔力:
不要说强者从不抱怨环境,而是无论你是否是强者,你都会被环境“洗脑”“塑造”,让你觉得没必要去抱怨,只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房主任能离开这段婚姻,当然是有贵人的。
她偶然参加脱口秀表演,结果别人觉得,她比台上的演员更搞笑。
在此之前,她号称是村里的“信息中心主任”,所以称“房主任”,其实就是村里的八卦中心,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讲别人东家长西家短,说人是非的村口大妈。
然而,就是这种“特质”,被人发现可以用来讲脱口秀,给这个本来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只能在一个看不到希望的婚姻和村庄里了此一生的女性,看到了人生别的出口。
接着,她还碰到了其他的贵人。看到她陷在婚姻困局,但因为手中没有积蓄、无可奈何后,有人资助了她,给予她经济支持,在她看来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托举”。

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托举”是,当她走上脱口秀的舞台,讲述自己的故事,收获的是台下观众的掌声而不是村里的非议,这和她当年那种“信息中心主任”的“工作氛围”是完全不同的。
她在台上讲述自己的故事,是引人热泪的,但同样让人感动的是,台下能够有那么多人呼应她、理解她、包容她。而当节目变成网络视频进行传播后,这种呼应、理解和包容更是几何级放大。
而这些声音的力量,将压倒过去环境中那些更让房主任耳熟能详的“回响”“质疑”“批评”,让这些声音变得微弱不堪。
所以,并不是强者从不抱怨环境,而是换一个环境,你的抱怨可能都不一定是抱怨了。
在房主任新的环境中,抱怨便转变成心疼、理解和认同,亦或者收到更多支持的力量。
这也是一个人要勇敢走出不能让你开花环境的关键。
因为另一个环境下,你过去习以为常的种种,可能会有颠覆性的叙事广度和深度。这不仅是一种认知的震颤,更是滋养你的养分,让人成长,也足以让你真正和过去说不。


很多人说房主任是脱口秀版的《出走的决心》。关于这部电影,我们之前也发过文章,做过推荐。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同样从糟糕的婚姻中“出走”,房主任和《出走的决心》原型苏敏,还有一些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共同点:
她们都是在50开外的年纪,完成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出走”。因为许多人看来,这样的年纪,已经开始步入人生的晚年,是没有什么自我成长、自我突破的空间的,另外受制于过去种种的羁绊,这样的年龄更难开始一段新生。
然而,她们就是离开了原来的环境,迈向新的环境。
此外,房主任来自山东,苏敏来自河南。
我不是“地域歧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相比沿海地区而言,她们的出走难度其实更大,不仅有实现经济独立更困难等现实因素,更因为她们原本所处的环境有更强的“磁石”效应,更强的外部干扰,会吸住你、让你无法脱离。
然而,即便身处如此强大的环境背景,她们还是挣脱开了,迈向了新的环境。
另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她们的离开,都不是那种深思熟虑、筹谋已久的决定。
房主任是因为开始说脱口秀,苏敏是因为外出旅行,可以说是生命中的一场“意外”,促使了她们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还有,她们都是人群中非常普通的人,没有什么“外挂”,没有什么过人“才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她们的“出走”,更具有现实启迪意义。
许多人陷在不能开花的环境却没有离开,理由往往是:
自己已经不年轻了,自己的环境压力太大了,还没做好准备等等……
房主任以及苏敏的故事告诉你,这些都不足为惧,都不是困住你的关键。
强者不是要不要抱怨环境,而是要不要跨过环境的艰难险阻,冲破环境设置的重重藩篱,而做到这些,可能只是需要走出那一步。

我知道,在如今的环境下,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对环境有不小的抱怨,但是苦于种种因素,往往这种抱怨只能深埋心底。
希望大家不要害怕抱怨,不要担心一旦抱怨就不是强者。
无论是否是强者,我们都有抱怨的资格。而且,抱怨往往有益于心理健康。
但同时,无论你环境是否值得抱怨,你都有,也应该有选择和离开环境的自由。
离开那个让你无法开花的土壤,你终将肆意生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