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涂装的“痛机”,怎么越来越多了?

   日期:2025-07-27     作者:kongyu       评论:0    移动:http://www.tttmy.cn/mobile/news/show-htm-itemid-678.html
核心提示:这几年,各种二次元元素已经无处不在。新开的商场标配一两家“谷店”。就连地铁车厢里也经常遇到三步一JK,两步一Coser的热闹景
图片


这几年,各种二次元元素已经无处不在。


新开的商场标配一两家“谷店”。


就连地铁车厢里也经常遇到三步一JK,两步一Coser的热闹景象。


路人痛包里的吧唧、呼啸而过的痛车甚至二次元涂装的地铁,时常给人一种次元壁正在逐渐打破的恍惚感觉。


这些年还出现了一种更为隐秘的趋势。


各大航司都在争相将二次元涂装贴在自家的飞机上。


图片


原神、宝可梦、Labubu等知名IP都跟着飞机一起冲上云霄。


那么,航司集体开始拥抱“痛机”了?


这些“痛机”的受众究竟是什么人呢?


“痛机”飞上万米高空


要想弄明白飞机为什么变得花花绿绿,就要先了解什么是二次元“痛文化”。


所谓“痛文化”,源于日语,最早指的是在车辆上绘制、粘贴动漫图案的行为。


后来,“痛文化”被延伸到了更多物品:如痛衣、痛包、痛车......


图片


“万物皆可痛”背后是一种饱满的极繁美学。 


痛文化兴起背后是二次元爱好者强烈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展示需求。


因为“痛”文化爱好者通常比较年轻,是很好的未来消费者,一些厂商开始尝试在营销中加入“痛”文化涂装,将动漫人物印在自家商品上。


图片


当陆地上的常见交通工具和二次元爱好被贴过一遍,人们开始把改造对象瞄准天上。


对于客机上的二次元涂装,各国航司都早有布局。 


比利时布鲁塞尔航空曾推出过《丁丁历险记》涂装的飞机。


而日本航空公司也曾接连推出《宝可梦》《鬼灭之刃》等知名动漫作品涂装飞机。


图片


后来,随着二次元文化逐渐普及和国产IP的出现,国内航司也后来居上开始发力。 


吉祥航空将游戏“原神”涂装贴在机舱外。


华夏航空也推出过“盗墓笔记”主题涂装“痛机”。


图片


而浙江长龙航空则将时下大热的Labubu也贴上自家飞机。


图片


这不是航司第一次拥抱二次元,早在2022年,春秋航空就推出国内首个航司二次元IP“阿秋”。


图片


各大航司原本的红蓝绿飞机外观一直沿用了十几年,却都在近两年百花齐放。


航司为何转身拥抱“二次元”


各大航司拥抱“二次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现在的航空公司需要更年轻的客户。 


据了解,目前主流航空旅客平均年龄普遍超过30岁,而泛二次元用户超过80%为90后/00后,这一代人已经是亲子游决策者,未来将成为商旅客户主力。


于是,这几年,很多航司通过推出“痛机”和参加漫展去抓住“未来客户”。 


我们联系到春秋航空的一位相关人士,他向我们介绍:


原因之一是品牌需要年轻化和差异化竞争。


航司的发展需要差异化,和二次元IP的结合,最明显的效果就是跨界合作后的传播效果大大增强,能明显提升获客量。


图片


原因之二在于“痛机”可以促进文旅消费。


东航有几架迪士尼涂装,日本的航司还有宝可梦的涂装,这些都是和城市结合得比较深。 


可以有效带动城市形象,促进文旅的出行和消费。


原因之三,二次元爱好者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消费市场。


抓住年轻人的喜好,就是抓住未来市场。


图片


传统航司竞争陷于“价格战”和“准点率”标准化服务的内卷,而年轻人愿意为情感价值支付溢价。


这代消费者更容易接受认同情绪价值大于功能服务。


假设航班的基础功能是a点到b点,那么其他附加服务就会影响大家的消费偏好。


图/6架A350熊猫涂装飞机组成“空中熊猫乐园”,客舱头片、行李架、餐盒均植入熊猫元素。


有乘客形容:“坐二次元涂装飞机像探望老朋友,真的会为了一趟特殊涂装航班开启一段旅程”。


看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


很多时候我们坐飞机都是走廊桥的,大家并不知道自己坐的飞机长什么样?


那么,飞机的外部涂装广告到底是给谁看的?


“痛机”到底是给谁看的


其实飞机涂装广告的核心目标人群原本就是地面视角和大众传播。


你可以把机体上的广告看做一块长期的巨大的移动广告牌。


最容易看到的是机场内外的人群、候机旅客:在航站楼内、观景台或停机坪等候时,有涂装的飞机天然是旅客们的视觉焦点。


图片


此外,社交媒体是飞机涂装广告的另一个讨论场。


这些“痛机”首先会在IP爱好者中快速破圈,二次元涂装飞机成粉丝打卡点。


另一些飞行爱好者会群体专门拍摄飞机涂装并分享至论坛、社交媒体。


比如,Labubu彩绘飞机被拍下后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统一都是“哪里能坐?”。


图片


原本以为“痛机”是一种航司“不务正业”,但现在看来更像是一种贴近未来。


航司需要年轻旅客的认可,而品牌需要更好的广告位心智传达,双方一拍即合促成双向奔赴的生意。


尽管机舱里乘客不一定能看见全貌,但飞机起降时相邻航班的乘客、机场周边楼宇都可以看到整体效果。


图片


泡泡玛特涂装的飞机自然会吸引潮玩爱好者掏出手机打卡。


而环球影城主题的飞机同样会让大家的视线停留几秒。


也许对更年轻的乘客来说,航班早已不再只是A点到B点监督的位移,而是一场自带情绪价值的沉浸体验。


再说了,空中旅途里本就没什么信号,在万米高空美好看着机翼上自己喜欢的IP涂装,也是一种不错的全新体验。


撰文:杨一凡 

校对:柳宝庆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热点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资讯热点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