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五部委表态支持房地产市场

   日期:2025-10-19     作者:kongyu       评论:0    移动:http://www.tttmy.cn/mobile/news/show-htm-itemid-2597.html
核心提示:最后是“两个增加”。一是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二是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

最后是“两个增加”。一是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二是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要将所有房地产合格项目都争取纳入“白名单”,应进尽进、应贷尽贷,满足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1、100万套城中村改造有望带动近1亿平销售


首先是增加城中村改造规模。在前期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基础上,再新增100万套,并通过货币化方式,提供五方面支持。一是重点支持地级以上城市。二是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给予专项借款。三是允许地方发行政府专项债。四是给予税费优惠。五是商业银行根据项目评估还可以发放商业贷款。


获得政策支持的项目需具备两点条件,第一,群众改造意愿强烈、安全隐患比较突出的。第二,项目的两个方案要比较成熟,一个是征收安置方案要做得扎实,能够确保征收工作顺利推进,另一个是资金大平衡方案能够做到项目总体平衡,避免新增地方债务风险。


我们认为,新增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并实行货币化补贴,可以释放出规模可观的增量购房需求,有助于存量住房消化。


参照克而瑞研究中心此前对2015-2017年的棚改货币化安置效果测算,2017年全国开工609万套棚改,其中货币化安置约360万套,假设每套棚改货币化安置对应购置85平方米的住房,共计撬动3.1亿平方米的住宅销售,占当年销售份额的21.5%。以此粗略推算,100万套的城中村改造或将带动近1亿平方米住宅销售。


2、4万亿“白名单”规模有助于改善房企资金状况

 

其次增加“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介绍,10月16日,“白名单”已审批通过贷款达到2.23万亿元。预计到2024年底,“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将翻倍,超过4万亿元。未来融资协调机制将有三方面优化:


第一,将商品住房项目贷款全部纳入“白名单”,做到“应进尽进”。今后符合“白名单”标准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均应该按照“白名单”管理,做到“应进尽进”。在具体流程上采取审核与备案两种形式。在审核方面,按照目前城市融资协调机制对“白名单”项目的流程继续发挥作用,继续保留,同时房地产项目公司也可以跟银行一起商量,银行按照授信标准,对房地产项目进行融资,通过“白名单”机制进行备案,纳入“白名单”管理。贷款应贷尽贷。

 

第二,进入“白名单”的项目要做到“应贷尽贷”。进一步加大力度,逐项目落实贷款投放进度,适度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审批和放款效率,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及时发放贷款。各城市协调机制也要积极协调相关各方,加大问题项目的修复力度,落实贷款发放条件,配合金融机构做好贷款的审核和发放。原则上,如果有关条件和要求没有发生变化,对于进入“白名单”的项目,银行就应做到“应贷尽贷”。


第三,优化贷款资金的拨付方式,做到“能早尽早”。目前商业银行是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分批将贷款资金拨付给房地产项目公司,并且直接受托支付给材料商、施工方等上下游企业。今后,商业银行可以在与房地产项目公司协调一致的前提之下,根据房地产项目公司提供的用款计划,将全部贷款提前发放至房地产项目公司开立的项目资金监管账户,后续依据实际用款申请,从监管账户受托支付到用款对象,把资金拨付的时间提前,只要授信审批通过后,就可以把全部贷款发放到房地产项目公司的资金监管账户。


我们认为,“白名单”扩围及拨付方式优化有助于实现保交楼目标,有效保障所有在建项目获得必要融资支持,有利于房屋建成,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同时纳入“白名单”以后项目管理更规范,融资也更快捷更便利,有助于改善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状况。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热点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资讯热点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