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保险,仍临大考

   日期:2025-10-05     作者:kongyu       评论:0    移动:http://www.tttmy.cn/mobile/news/show-htm-itemid-2467.html
核心提示:此前隐隐掉队的在最近扬眉吐气了一把,来了一波业绩、股价的双击。2024年,新华保险净利润同比增长超两倍,利润创历史新高。新华

此前隐隐掉队的在最近扬眉吐气了一把,来了一波业绩、股价的双击。


2024年,新华保险净利润同比增长超两倍,利润创历史新高。新华保险也开启了资本市场大反攻,924行情至今,新华保险涨超50%,领跑银行股。


只是拆分新华保险业务结构,还不能说它基本面实现了反转。


新华保险的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收益带来,2024年其投资收益增加了同比大幅增加216亿元,作为对比,保险带来的收入增量只有9.9亿。


相比投资收益的大起大落,显然是保费带来的业绩增长更稳定。


但新华保险保费收入仍是行业吊车尾的存在。2024年,其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8%。其他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增速都在4%以上。


不难发现,新华保险的考验还没结束。


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渠道症结待解。保费增长核心靠销售渠道。平安、国寿等普遍重视代理人渠道,代理人贡献保单收入常年在8成以上。但新华保险代理人贡献的保费收入不到7成,代理人产能也与头部有较大差距,其没有形成差异化销售能力。


2、管理层面临考验。新华保险掉队根源是管理问题,曾5年4换董事长,导致内控不严、战略延续性不足。好在,自2023年底杨玉成执掌新华保险后,管理层有了趋稳趋势,但业绩能否缩小和头部的差距,仍待时间验证。


/ 01 /

业绩持续性存疑


单看财报,新华保险保险似乎无可挑剔。


2024年,新华保险营业收入实现1325.55亿元,同比大增85.3%;净利润达到262.29亿元,同比激增201.1%。


尤其是利润表现,不仅扭转了此前两年下滑的趋势,更远超2021年的峰值,创下历史新高。


但如果拆分一下业务结构,其实新华保险的业绩并非数字上的那么亮眼。


新华保险的业绩增长其实是投资业务带来的。2024年,新华保险服务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8.6%。而投资收入达到157亿元,同比大幅增加216亿元。(上一年其投资业绩贡献为负数)。


图片


投资收入的爆发不难理解,2024年新华保险增加了权益类资产配置。


其中,股票和基金投资占比分别提升3.2和1.4个百分点至11.1%、7.7%,长期股权投资金额同比大增484.6%至302.45亿元。在加上一波924行情的助力,其投资赚的盆满钵满。


但众所周知,权益性资产收益高,风险也大,有看天吃饭的特征,一旦资本市场掉头向下,其业绩也会有大波动。


所以,衡量保险公司业绩是否具有持续性的核心指标是保费,险企获得保费后逐年确认收入,并将保费进行投资,获取收益。


但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其实并不经如人意。


2024年,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705.11亿元,同比增长仅2.8%。横向对比,其他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增速都在4%以上。


图片


拉长周期看,新华保险的掉队趋势其实已经由来已久。


按照保费规模的大小,人身险行业里存在着“老五家”,既保费收入规模排名前五的公司。


在2021年,新华保险在老五家中保费规模还能排在行业第四。但近年来,其“老五家”地位已经不稳。


2023年、2024年,新华保险人身险保费规模已经连续两年被太平人寿超过,人身险规模已经滑落到行业第六位。


新华保险是如何掉队的?


/ 02 /

渠道症结待解


在保险这门生意中,对销量起决定性因素的是销售渠道。


保险在产品层面同质化相对高,在加上保险产品理解起来难度到,在保障范围、定价等复杂环节上都需要销售给消费者讲解,因此销售渠道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保险公司的业绩走势。


保险销售渠道又可分为代理人、银保渠道、经纪公司、代理公司等等。在如此关键的产业环节,保险公司自然应该将自有的代理人渠道作为重心,来形成自己的差异化销售能力。


保费规模最头部的平安、国寿也是这么做的,两家险企的代理人渠道贡献保费均在八成以上。但新华保险并非如此。


新华保险长期以来更加依赖银保渠道,2010年时,新华保险银保渠道曾占比高达68%,之后公司虽大了代理人渠道建设,到2024年新华保险代理人渠道贡献保费收入已达到68%,但与同行超8成的贡献对比,仍存在差距。


依赖银保渠道也是新华保险24年保费规模增速垫底的原因,受银保渠道“报行合一”政策影响,银保渠道拿不到销售保险的返点佣金后,卖保单的意愿下降。


同时,新华保险代理人产能也与行业有较大差距。


按照代理人渠道新增保费除以代理人规模来估算,2024年平安、太保寿险人均产能分别为3.4万元/月、元/月、新华保险则只有0.81万元/月,差距较大。


新华保险也在补代理人渠道的短板,2024年新华保险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转型,同时通过“XIN一代”计划推动代理人队伍专业化改革。


但目前看,效果还有待提升,专业化改革下,虽然代理人数量下降了,但质量提升不稳定,2024年其月均人均综合产能达到0.81万,虽较2023年有所提升,但不及2024年中的1.04万。


代理人渠道建设持续落后行业,新华保险曾经的管理层有很大责任。


/ 03 /

董事长面临大考


在头部保险公司中,新华保险的“命运”最为波折。


国寿一直是财政部实控的金融央企,太保一直是上海国资体系中的重要成员,平安与泰康多年来一直由创始人马明哲、陈东升掌舵,稳定性很强。


但新华保险成立之初由央企和民企均衡持股,后续又陆续经历了由东方集团、中国保险保障基金、中央汇金等掌舵。


多变的是股东结构,间接使其管理层变化较为频繁,甚至一度出现5年4换董事长。


如此关键的职位都能频繁变动,新华保险也就出现了内控不严、战略不连续等两大顽疾。


内控方面,多位负责人曾出现违法乱纪等行为,包括关国亮、万峰、李全等,涉及保险资金挪用,对亲属的利益输送,保险资金运用违规等等。


高管的频繁变动也影响了战略和经营思路的连续性。


如万峰来到新华任总裁后,向传统的保障型产品转型,重点发展养老、健康、医疗、一般寿险和意外险业务。但之后的掌权者又提出了“二次腾飞”的策略,把财富管理和康养作为第二、第三曲线,强化了资管的地位。


不过,新华保险的管理问题有了好转。自2023年底,杨玉成执掌新华保险后,管理层有了趋稳趋势。


杨玉成本人也表现出来较高的投入度与专业性。


与此前的董事长依然在中投任职、不在新华保险办公不同,杨玉成全职在新华保险办公,投入程度更高。而且在发展思路上,杨玉成总体方向是要推进专业化、市场化改革,亦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只是知易行难,新华保险能否重拾竞争力,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热点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资讯热点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