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千多年前,山东小城曲阜。
鲁恭王刘余拆孔氏旧宅的时候,在墙壁里发现了一套书:孔氏后人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藏起来的《春秋》、《尚书》……
于是,秦始皇一己之私欲就这样被文明的洪流冲得烟消云散。
儒家的思想与理论,破壁而出,划破了迷茫的黑夜,影响了未来2000多年的中国文明与历史。

当时在梵蒂冈拍的照片
而1000多年后,在几万公里之外的意大利,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那是一个叫 阿马尔菲(Amalfi)的海边古城,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了另一套“被藏起来的书”——罗马法的经典,《学说汇纂》的原稿。
这套书,点燃了中世纪的文明之火。
当时世上最聪明最智慧的那帮人,聚集在博洛尼亚的城市里,开始整理这些书籍。
他们去伪存真,整理注释,在一片芜杂与黑暗之间,点亮了一把照亮整个文明世界的火炬。
W·S·霍兹华斯留下过一句话:
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
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规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
何止欧洲!从此,这光与热,从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蔓延到英国,再跨过时间与空间的长河,到了日本,甚至是古老的中国。
从这座小城,所点亮的这一把叫做“法律”的火炬,照亮也温暖了整个人类世界,成为了如今理性文明的基础。

当时在罗马拍的照片
时光又过了1000多年。
儒家的文明,在一番狂风暴雨之后,开始花果凋零。让长夜复旦的孔府,在修修建建之后,变成了5A级旅游景区,当年的惊世之光,淹没在门票60块钱里。
而几万里之外的博洛尼亚,那所点亮人类文明之光的大学,还在那里,就连教室,都还有当年的样子:
虽然光芒不再万丈,但依然还在那里,研究从未停止,努力也未曾停止,从未改变。

而现在,我们要出发了。
要从东方的法治土壤出发,去到西方法律的源头。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旅程,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们将在罗马的舞台上,发出中国法律人的声音,与意大利的律师、企业家、政界人士面对面交流;
还有深入企业、酒庄、学术与人文腹地的特别行程,更有世界一流法学院教授,带来专属课程,沉浸式感受罗马法脉络。

罗马二大法学院门口合影
我们将进入 罗马第二大学法学院,走进这所拥有百年历史的法学重镇。
在这里,不只是聆听,更是碰撞。
你可能也和我们一样在想,在这个中国法律正走出去的时代,是不是我们也该真正走上舞台了?
这注定是一场无与伦比的行程,这一次,且让我们同时拥抱历史与未来。
8月17日,我们罗马见。

主要人群:
对意大利资源感兴趣的企业家
律师、法务、其他人员
报名方式:
即可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