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尴尬的“二梯队”央企,该如何脱困?

   日期:2025-07-17     作者:kongyu       评论:0    移动:http://www.tttmy.cn/mobile/news/show-htm-itemid-155.html
核心提示:尊重脱困规律、不失战略初心。近段时间,我们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即地产央国企的发展态势分化加剧。头部央企集中优势抢占市

尊重脱困规律、不失战略初心。

近段时间,我们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即地产央国企的发展态势分化加剧。

头部央企集中优势抢占市场。以中海、保利、华润、招商为首的“第一梯队”,依托规模优势和母公司的持续支持,仍在果断拿地,加速去库存及调结构。

“第二梯队”进退两难,尴尬生存。以保利置业、华侨城、中交房地产等为代表的二梯队央国企,虽同属央企,但呈现出拿地寡淡、负面舆情增多,业绩下滑乃至亏损扩大的态势。

而且从母公司层面上,非但未见扶持迹象,甚至出现进一步切割的动向。比如中交地产,近日宣告正式退出房地产业务;比如华侨城,已连续四年亏损且债务高企;比如五矿地产,成为首喊“活下去”的地产央企……

尽管这些企业属于个别案例,但其实或多或少也折射出当前“第二梯队”央国企面临的普遍困境,未来一段时间,这些企业或将面临关键的战略抉择。

图片

而通过对以上这批“第二梯队”央国企的进一步观察,我们发现在它们身上,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其一,运营在恶化。主要体现在销售下降、利润下滑、存货减值、有息负债上升等方面,且互相交织影响......

其二,越来越难获得母公司的支持。越是解决存量,问题就越严重......

其三,拿不到增量用地。当企业想发展时,安全的城市拿不动、进不去,而能拿动的城市风险又太大......所以呈现出的是,在行动上是积极的,但从外界观察上是躺平的......

若按照这种规律来运行,第二梯队的央国企势必会越运行越差,越运行品牌越弱,越运行拖累集团越多!

那么,像中交一样退出房地产似乎就成为了一个必然选择,但这真的是趋势吗?显然,我们并不这样认为。

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想清楚当初国家准予去做房地产的初心是什么?

显然,国家当初给予央企房地产业务的初衷就是补贴主业的发展。

首先是利用房地产的高利润率,反哺主业利润。其次,在现金流上也可以互为支持。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国家特殊制度安排之下,对一部分比如从事建筑、能源、粮食等业务的央企的隐形融资,让房地产的现金流能够给整个集团注入现金流,让房地产的利润补贴集团的利润。(在国资委体系当中,房地产开发毛利8~9个点,仍好于大部分业务)

而现在只不过是由于行业的周期性调整,意外拖累了整体的利润。但我们认为,这绝不等同于企业就可以丢掉这一工具。

那么,尴尬的二梯队央国企们该如何脱困?

在我们来看,企业正确的打开方式一定不是完全解决存量问题,而应是遵循“搁置存量,发展增量”的策略,同时,必须获得母公司的支持或是突破制度的限制,引入增量资金方可。

唯有行动,才会摆脱困境;唯有行动,才有可能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唯有行动,或许才能把握下一轮市场机遇的入场先机。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热点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资讯热点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