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区域经济如何发展?2024年以来,西安市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茶文化产业为抓手,以提升街区品质为保障,同时推行传统商贸“引进来+走出去”,积极探索街道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助推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
借助高层级行业平台赋能
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
茶文化作为深厚的文化传统,以茶为载体,融合了多样的文化元素和人文精神。近年来,西安市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依托金康路茶文化街区,积极将茶文化产业推陈出新,以多种形式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
金康路茶文化街是全国三大茶叶销售集散地之一,多年来凭借种类丰富的茶叶,依托长乐路周边传统商贸聚集的人气资源,形成了茶叶销售、包装、冷藏“一条龙”产业链。
目前金康路茶文化街拥有茶叶经营户1200余家,经营面积近10万平方米,市场份额占西北地区三成以上,是全国第三、西北地区最大的茶产业聚集区。
2024年,长乐中路街道联合金康路茶业街区以茶为“媒”,开展一系列茶文化活动。从春茶展销到征集茶文化论文活动;从茶叶产业联合会成立,到建起茶文化书房……街道借助多种形式促进茶叶产业的融合发展与创新升级,为地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其中,茶叶产业联合会的正式落户,充分发挥了街道茶文化产业的特色优势。过去的一年里,街道大力支持辖区企业积极参与市级行业平台,借助市级平台行业赋能,在各方努力下,积极打通与省、市级别权威茶叶行业协会交流合作,与辖区资源实现互通,重点依托“西安市茶叶流通协会”等高层级平台,争取政策支持,强化交流合作,广泛挖掘资源,成立茶产业联合会。
2024年10月24日,西安市茶叶产业联合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成功举办,意味着西安市茶叶产业联合会正式成立并落户金康路茶业街区。
作为茶叶产业联合会会长,张飚表示,茶叶产业联合会成立后,还将持续优化茶叶产业链,从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确保茶叶品质的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茶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
“同时打造茶文化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提升茶叶的知名度美誉度,比如可以举办茶文化节、茶艺表演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创新茶文化产品,加强茶文化与现代设计科技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创意的茶文化产品,比如设计独特的茶具、茶叶包装,或者开发茶文化主题的APP、游戏等;利用数字化手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茶叶产业进行智能化管理,同时通过线上平台推广茶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便捷地了解和体验茶文化。”张飙说。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了解到,2024年以来,长乐中路街道全力推进金康路茶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以红华商贸城改造为契机,打造茶空间、茶科技等新型服务网点业态;用好用活“西安市茶叶流通协会”平台,通过推动换届,扩充会员,完善制度,展开合作,为辖区茶产业提升搭台赋能。
丰富茶文化街区
商业业态向文化体验式消费升级
在促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方面,长乐中路街道不仅积极推进茶叶产业规范发展,今年以来,街道更是以茶文化街区为平台,举办形式多样的茶文化活动,吸引市民沉浸式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打造一个集优质营商、浓郁茶文化、繁荣商业于一体的特色街区。
2024年5月,在金康路、长乐路街区,街道与协会联合举办第六届全国“双品网购节”西安市新城区分会场暨“乐享新城·活力商圈”——金康路茶文化街区春茶展销系列活动。活动期间,日人流量超6万人,活动提升了街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为西安市茶叶产业联合会的成立营造浓厚的氛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2024年5月18日,西北首家以“茶”为核心的博物馆在西北国际茶城四楼开馆,占地1000平方米的茶文化博物馆集六大茶类、茶历史、茶典籍、茶科技、茶生活、茶文化为一体,内设互动区与体验区,将茶的起源、发展、演变历程清晰展现,推动茶文化街区商业业态从单纯的商品买卖向文化体验式消费升级。
与此同时,借助第八届“新城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活动,金康路茶文化街区试点推行夜间茶吧、休闲书屋等文化项目,逐步增加表演类、体验类、互动类活动,引入备受年轻消费者喜欢的文化、娱乐、体育、线上直播等新兴业态以及网红餐饮和零售特色品牌、推动“传统文化”与“网红潮流”深度融合。
“多年来长乐中路街道始终在提升街区硬件设施上下功夫。以茶文化街区为例,茶文化街区品质的提升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长乐中路街道办经济发展办科长王海燕介绍,近年来,街道结合茶文化街区实地状况,采取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方式,去年以来,通过点亮街灯、刷新牌楼、镀彩墙绘、培新绿植、增添装饰等多维度方式靓化街区,刷新牌楼3座、镀彩墙绘700平方米、增培绿植花卉1400余株、行道树装饰30余株,提升视觉体验效果,提高观赏度。
如今,在长乐中路金康路茶文化街区,茶文化博物馆吸引着众多茶文化爱好者前来欣赏;书香茶韵空间喜迎老少共读时光。茶文化街区品质不断提升,与茶文化相关的系列产品也正在逐步完善,茶叶产业的多样化,正推动着街道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传统商贸“出海”
街道积极探索商贸业新路径
除茶叶产业之外,长乐中路街道作为小商品集散地,同时还拥有西北轻工批发市场、西北小商品交易中心、红华商贸城等近20家小商品市场。
这些传统小商品市场,商贸资源雄厚、产业优势突出。多年来凭借其持续保持的高性价比与多样化的种类,在电商时代的洪流中稳住了传统商贸业作为辖区经济的基本盘,不断吸引着众多新顾客的到来。
2024年,长乐中路街道积极探索商贸业转型路径和方法,线上线下营销结合,举办大型活动的同时引导辖区企业利用网店销售、网上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营销,此外还积极推行产品“出海”,引导产品“引进来+走出去”。
2024年1月18日,长乐中路辖区启动“龘龘跃新城·集市嗨购年”民俗年货节活动,以三大批发市场为中心,联动14个社区,持续45天,日均人流量超5万人次,销售额达530余万元。年货展销会形成了品类齐全、高低端兼顾的年货供应体系,极大地带动了消费活力。
为充分发挥康复路商圈的综合资源优势,继首批货物在哈萨克斯坦“出海”后,2024年3月底,西北轻工批发市场鼓励商户拿出“王牌商品”,筹集了2000余种货品发往位于塔什干市的康复路小商品国际展销中心。
2024年4月16日,辖区牵头举办丝路先锋·商贸出海——西北轻工批发市场赴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出口参展授牌暨出征仪式。此外,辖区内海企业还积极参与“长安万里行”开拓国际市场行动,搭建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目前,新城区已建成康复路小商品国际贸易中心,指导成立专业贸易协会,规模化、常态化组织对外展销,让更多优质产品走出国门。
与此同时,长乐中路街道还组织辖区茶叶商户参加西安国际茶业博览会,丰富茶文化产业研学等文化活动;加大招商引资,不断巩固茶叶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商户,同时积极与茶产业相关的管理、科研及教学等茶产业或茶文化企业对接并引入。此外,作为政府架起沟通合作桥梁,积极寻求相关信息资源,借助中亚峰会以及外出参会参展等契机,助推辖区茶叶及小商品走出去,积极拓展海外机遇及市场,助推辖区茶产业提质增效。
不仅走出去,更要引进来。2024年10月1日,西北小商品交易中心南广场进驻俄罗斯商品,俄罗斯传统美食、特色商品、俄罗斯巧克力等各类美食吸引众多市民,同时也为街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
对此,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孙卓表示,2024年以来,在传统商贸方面,长乐中路通过举办民俗年货节、双品网购节、助推产品“出海”等多种方式并举,促进传统商贸有序发展。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孙卓介绍,“街道2024年累计走访、联系企业688次,收集并解决各类问题及建议32条。举办20场政企银交流活动,帮助7家商贸业、5家服务业、1家建筑业申请奖补110万元,2772家中小微企业融资350万元。成功举办民俗年货节、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等商贸活动16场,带动销售额达1532万元。”。
多业态发展融合创新。2024年5月,街道还联动企业、商户在街区共同打造了200米的“大唐茶市”网红墙、3处“露营品鉴”全民漫游打卡点及300平方米的茶文化广场,满足市民游客观、饮、购、享的个性化、多样性消费需求。
此外,街道还通过优化政务服务,加强法治保障,建立健全法治体系,保障企业和居民的合法权益。强化企业服务,深入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推动创新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2024年以来,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在优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持续深耕,依托辖区现有资源,积极探索并实践多元化经济发展路径。不仅激发街道经济活力,更显著推动街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为街道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郭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