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8日,在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成立8周年之际,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发布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2017—2025年)及杭州法院服务保障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审判十大典型案例。8年来,杭州知识产权法庭累计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4万余件。十大典型案例从中遴选而出,涉及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科技创新领域,涵盖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多个案由,并呈现出知识产权纠纷的新趋势——涉网案件高发,争议逐步转向虚拟的网络空间。
以商标侵权案件为例,A公司是某知名汽车品牌在中国唯一的合法品牌权利人,被告B公司未经许可,进行虚拟游戏品牌联名,授权他人在其游戏中使用带有该品牌标识的汽车虚拟模型。审理中,法院充分考量虚拟汽车模型与汽车在功能、用途、生产部门、销售渠道、消费群体等方面存在较大关联性,并结合商标的显著性、知名度及公众的混淆可能性等因素,最终认定游戏中的虚拟汽车与汽车构成类似商品,被告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法院判决被告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100万元。该案在全国率先明确“虚拟/数字场景使用商标”构成侵权。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近年来,杭州知识产权法庭还审结多起具有规则创设意义的全国“首例”案件,如全国“首例数据产品商业秘密保护行政诉讼案”“首例虚拟数字人案”等,为同类纠纷提供了可借鉴的“杭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