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小心基孔肯雅热,中医药能防治

   日期:2025-08-21     作者:kongyu       评论:0    移动:http://www.tttmy.cn/mobile/news/show-htm-itemid-1949.html
核心提示:当前正值暑假,许多家长都带孩子出门旅游,基孔肯雅热的防治问题备受关注。8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暑期中医药养生专题发布

当前正值暑假,许多家长都带孩子出门旅游,基孔肯雅热的防治问题备受关注。

8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暑期中医药养生专题发布会,介绍中医药在暑期养生方面开展的工作。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教授受邀出席,并答记者问。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临床表现主要是三联症:发热、关节痛、皮疹,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制定了《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版)》,将中医药内容纳入,并开展培训,指导各地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中医药作用。

对于疫病防控救治,中医药已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中医疫病理论体系和临床诊疗体系,总结了气候环境、人和病邪相互作用是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关键三要素,并摸索出了许多预防和治疗的方剂。

那么,中医药在基孔肯雅热的防控方面有什么优势?

张忠德表示,本次基孔肯雅热疫情,通过临床一系列的观察,专家组判断它属于“虫咬疫病”,核心病机就是风邪袭表、湿毒蕴热。

中医药防治要点如下:

预防:当前正值三伏天,天气非常炎热,预防除了清除环境污水、灭蚊、截断传染源,还可以采用健脾消暑的药食同源的中药,比如经常用的薏苡仁、白扁豆、淡豆豉、荷叶、冬瓜等,加瘦肉煲汤,调节身体体能,保持免疫力平衡;

治疗:以清热化湿、疏风透邪为原则,辨证使用中医药内服和外治法,对各类人群都可以缓解关节疼痛症状,促进皮疹消退,稳定退热,积极促进康复,而且安全性良好。

图片来源:城事特搜

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

请大家不必恐慌

做好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

广东省中医院专家分享了居家健康指引

预防方案

香 囊

材料:苍术、苏叶、薄荷、藿香各5克。

操作方法:将上述中药碾碎后放入防潮袋中,再装入香囊,置于床头或随身携带。每1~2周更换内置中药。

食养方案

急性期—双叶薏仁瘦肉汤

适应症:发热恶寒,肌肉酸痛,皮疹,关节肿胀等。

材料:猪瘦肉200克、荷叶(干品)10克、淡竹叶5克、生薏苡仁30克、精盐适量。

功效:疏风、清热、化湿。

制法:诸物洗净,猪瘦肉切块、焯水,上述食材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煮30~40分钟,加适量精盐调味即可。此为2~3人量。

恢复期—扁豆莲子木瓜汤

适应症:疲倦乏力,焦虑,关节不舒,纳差等。

材料:猪瘦肉200克、炒白扁豆30克、木瓜30克、党参10克、莲子(去芯)30克、精盐适量。

功效:健脾、化湿、疏肝。

制法:诸物洗净,猪瘦肉切块、焯水,上述食材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煮30~40分钟,加适量精盐调味即可。此为2~3人量。

附加阅读:基孔肯雅热

虽然已过立秋,但当前气温仍适于蚊虫活动频繁,一些由蚊虫传播的传染病处于高发期,基孔肯雅热便是其中之一。中医院肺病肾病科作为防控的重要窗口,将这一疾病的各类相关知识整理、归纳后向大众普及,帮助大家科学预防,远离侵害。

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该病毒最早于1952年在非洲坦桑尼亚被发现,“基孔肯雅”一词源于当地语言,意为“弯曲”,因患者常出现关节剧痛、身体弯曲的症状而得名。

临床表现: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3-12天,多数患者起病急,主要症状包括:

1.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持续1-7天;

2.剧烈关节疼痛,多累及手、足、膝等关节,部分患者疼痛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严重影响活动;

3.伴随头痛、肌肉疼痛、乏力、皮疹(多为躯干和四肢的斑丘疹)等症状。

多数患者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可能出现重症,需及时就医。

二、如何科学预防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依赖蚊虫,因此防蚊、灭蚊是预防的核心措施。结合日常生活场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清除蚊虫孳生地,从源头减少蚊虫

蚊虫的幼虫(孑孓)离不开水,因此清除积水是灭蚊的关键:

•定期清理家中及周边的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水桶、废旧轮胎、饮料瓶等,确保无积水残留;

•保持下水道畅通,防止积水堵塞;

•种养水生植物时,需每周更换清水,并冲洗植物根部,或在水中放入灭蚊幼虫药剂;

•户外露天堆放的物品要做好遮盖,避免雨水积存。

2.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频繁的时段(清晨、傍晚)前往草丛、树林、积水较多的户外区域;

•外出时穿长袖上衣和长裤,选择浅色衣物(蚊虫对深色更敏感),并在暴露皮肤和衣物上涂抹合格的驱蚊剂(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成分);

•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尤其婴幼儿、老年人等易感人群),物理隔离蚊虫;

•夜间睡觉可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工具杀灭室内蚊虫,尽量避免频繁使用化学杀虫剂(如需使用,需注意通风,避免对婴幼儿、孕妇等造成影响)。

3.加强环境治理,共同守护公共区域

•社区、单位应定期组织清理公共区域的卫生死角,清除积水、杂草,减少蚊虫孳生;

•户外公共设施(如垃圾桶、下水道口)要保持清洁,避免成为蚊虫聚集的场所;

•发现周边蚊虫密度较高时,可向社区或相关部门反映,及时开展集中灭蚊行动。

4.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若曾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如非洲、东南亚、南美洲部分国家,以及我国南方部分省份),或近期接触过类似症状患者,出现高热、关节剧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旅行史和暴露史,以便医生快速诊断和处理。目前,基孔肯雅热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治疗药,所以防蚊、灭蚊是核心。

•患者在急性期应做好居家隔离,避免被蚊虫叮咬,防止病毒通过蚊虫传播给他人。

三、总结

基孔肯雅热虽来势较急,但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预防方法,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预防的核心在于“阻断蚊虫传播链”——既要从源头清除蚊虫孳生地,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形成“人人防蚊、家家灭蚊”的良好氛围。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热点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资讯热点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