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部本应大展宏图、引人瞩目的动画电影,竟然在风光无限之际,亲手将自己送上了舆论的断头台。人们常说,“一手好牌打稀烂”,《浪浪山小妖怪》无疑是最生动的例证。谁能料到,这部原本凭借其鲜明特色和极高口碑一路飙升的2D动画电影,竟然在如日中天之时,被一场匪夷所思的宣传活动一脚踢入了万丈深渊。17亿票房,看似触手可及,却在某一时刻戛然而止,甚至连耗费5亿的《东极岛》也望尘莫及。
最初,这部电影的票房表现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从7亿、10亿,到后来的一度预测17亿,足以看出它对市场的强烈吸引力。而如果按照这个趋势,谁敢说《浪浪山小妖怪》不会成为今年的黑马,最终超过《南京照相馆》的30亿?可是,谁也未曾预料到,在关键时刻,观众却突然掉转船头,纷纷开始抵制这部电影,而所有的风波竟然源自一位女性公众人物——傅首尔。
原本前途光明的动画电影,竟然在一个看似简单的宣传活动中,毫无预警地面临了舆论的狂风暴雨。8月12日,与某社交平台的合作推广活动上,傅首尔与苏敏两位嘉宾的登场,彻底将场面引爆。傅首尔,这位以婚恋观点和离婚经历广为人知的网红人物,其言辞犀利,而苏敏更是因为其“逃离婚姻、自驾出游”的形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她们的出现,几乎带着标签走进了电影的宣传现场,然而问题在于——这些所谓的女性议题,根本与电影的核心内容毫不相干。
《浪浪山小妖怪》讲述的,原本是一部关于亲情和家庭温暖的故事。电影中,小人物在逆境中的奋斗、家庭的支撑、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勇气,构成了影片的情感核心。它没有试图通过性别化的视角来构建故事,也没有涉及任何婚姻变故或情感困境的复杂主题。更遑论什么“出走”哲学,影片所要传递的是勇敢、坚持与爱的力量。
然而,傅首尔一开口,便直接切入婚姻话题,并将自己的离婚经历与电影中的亲子关系硬生生地捆绑在一起。紧接着,苏敏更是直言不讳,鼓励电影中的猪妈妈离开浪浪山。这番言论,让影迷们愕然。电影中的猪爸爸虽因修炼走火入魔而卧病在床,但他并非负责任的失败者,相反,他在关键时刻也曾挺身而出,而猪妈妈的坚持和守护则是家庭温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一切与“解放”的话题捆绑在一起,岂不是大错特错?
这样一场本应为电影造势的宣传活动,硬生生被扭曲成了傅首尔和苏敏个人标签和价值观的发声平台。片方显然低估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以为通过这样一种“迎合”方式能够平衡各方观点,但结果却是弄巧成拙。
事实真相或许是片方一时心生歪念,想通过“对冲”操作来避免《浪浪山小妖怪》与即将上线的《黑神话:悟空》在女性观众中引起反感。于是,他们请来了傅首尔和苏敏,意图通过两位女性代表人物,来“平衡”这个潜在的敏感点。然而,片方没有意识到的是,正当他们试图用女性议题来化解争议时,却完全忽视了电影本身的内核——一部合家欢电影所需要的纯粹情感和简单的家庭价值。
可笑的是,本该专注于电影本身的宣传,最后却成了流量话题的“背锅侠”。傅首尔和苏敏所带来的舆论热度,非但没有帮助电影,反而将它推入了危机的漩涡。电影社交媒体评论区一片哗然,愤怒的观众甚至要求退票,电影的热度迅速下滑。资本市场也对此有所反应,出品方上海电影股价一度下跌。
从杨笠代言英特尔引发的争议,到如今傅首尔、苏敏的宣传事件,似乎每一次过度依赖话题流量的事件,都带来了一场恶果。依赖极具撕裂性和争议性的议题来吸引关注,虽然能带来一时的流量,却注定是一把双刃剑。当这些话题一旦脱离了影片的核心价值,甚至影响到最忠实观众的情感认同时,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最令人痛心的是,片方和营销团队并未从中吸取教训。他们将流量明星当做了拯救电影的“救命稻草”,却忽略了最基础的东西——电影的本质。《浪浪山小妖怪》是一部充满幻想与温情的作品,依靠故事、情感和细腻的制作,它能够在没有过多噱头的情况下走得更远。但他们选择了投机取巧,结果却失去了观众的心。
电影的成功,终究靠的是深沉的情感,精良的制作与诚意,而非流量话题的炒作。希望每一位走入影院的观众,都能感受到这份纯粹的温暖与感动,能够体会到电影中的真情实感,而不是被一场无关痛痒的争议所迷惑。愿每一部电影,都能像《浪浪山小妖怪》一样,带给我们力量与希望,而非让人遗憾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