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豪宅替代到去化难题,广州商业大平层成千万级“烫手货”?

   日期:2025-08-07     作者:kongyu       评论:0    移动:http://www.tttmy.cn/mobile/news/show-htm-itemid-1610.html
核心提示:广州国际金融城正值开发高峰。毕思懿/摄能支付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买套“定位模糊”产品的客户,究竟有多少?毕思懿/发自广州“现
图片

广州国际金融城正值开发高峰。毕思懿/摄

能支付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买套“定位模糊”产品的客户,究竟有多少?

毕思懿/发自广州

“现在根本不敢贸然开盘,样板间、物料都准备好了,但客户寥寥无几,真正来看房的更是少之又少。”广州一商业大平层项目的销售人员刘辉(化名)坦言,尽管项目前期投入颇多,但市场反馈远不及预期。

过去两三年,商业大平层一度被视为高端住宅市场的“新贵”。这类产品主打核心地段、江景资源、超高层高与大尺度空间,售价动辄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在住宅限购背景下,凭借“可居住+不限购”的双重特性迅速蹿红。

但进入2025年,随着产品集中入市、购房逻辑转变,这一曾经的“明星品类”正面临集体降温。

━━━━

作为广州商业大平层的代表项目,广州·鹏瑞1号曾因高规格打造与多宗亿元成交案例成为市场焦点。

项目位于广州国际金融城,与琶洲隔江相望,占据珠江沿岸景观位置,享有“珠金琶”黄金三角区资源。开发商还斥资数亿元取得北帝沙岛20年经营权,意在打造塔尖生活方式。产品由国际设计团队操刀,层高3.8~4米,户型面积普遍在300平方米以上,总价多在5000万元以上。

图片

广州·鹏瑞1号项目入口处。毕思懿/摄

2024年,鹏瑞1号因T1栋备案均价达34万元/平方米,顶层复式备案价突破56万元/平方米,一度登上市场热搜。

但到了2025年上半年,市场情绪已然反转。据接近销售团队的消息人士透露,鹏瑞1号自年初以来去化放缓,即便频繁举办圈层营销活动,依旧难以撬动成交。

阳光家缘数据显示,截止8月1日,项目T1栋仅售出3套,上千平复式尚无成交,T2栋售出23套,T3栋售出14套。

“这些网签数据主要来自2023、2024年,去年各种亿元成交、价格创新高的宣传铺天盖地,今年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这并非个案。广州多个商业大平层项目同样面临“看的人少、买的人更少”的现实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鹏瑞1号作为价格与产品力均属“天花板级别”的项目,虽然客户基数本就有限,但凭借明确的定位和突出的居住、圈层属性,仍具备一定吸引力,能吸引高净值人群关注。尽管如此,项目成交仍在放缓;而对于那些定位模糊、产品混杂的项目而言,所面临的市场压力更为严峻。即使价格有所松动,客户依旧观望。

━━━━

商业大平层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原本“稀缺”的属性正在瓦解

2025年以来,商业大平层项目在广州出现“井喷式”入市。从天河到海珠、荔湾,从金融城到琶洲CBD、珠江后航道再到白鹅潭,供应源源不断。

以海珠为例,仅琶洲板块在售或计划入市的商业大平层就包括保利琶洲四季、力迅琶洲湾、晓庐、华发崇云、广州城投·琶洲公馆、开元广场、丸美琶洲总部等多个项目。在珠江后航道板块,还有广州之窗WIN100、太古仓等项目,其中不乏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

图片

琶洲CBD实景图。网友供图

“现在项目都在等客户。”刘辉直言,虽然产品供应明显增加,但高净值客户群体并未发生变化,加之当前市场情绪趋于谨慎,许多客户即便下定,后期仍可能反悔。

不仅如此,即便是住宅豪宅市场,热度也明显回落。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广州总价千万级以上一手住宅成交1567套,同比下滑34%;成交均价78821元/平方米,同比回调8%。

更关键的是,广州全面放开住宅限购政策,也对商业大平层的购买逻辑造成冲击。

刘辉提到,2025年以来多个焦点住宅项目陆续入市,接下来还有面粉厂项目、冼村项目,以及跑马场地块,均对高净值客群形成强吸引力,令不少买家转向观望。

过去商办产品最大的优势是不限购,现在这一点已被抹平。”一位商办产品操盘手坦言,小面积商办产品通常靠租金回报吸引投资客,但两三百平方米的商业大平层逻辑不同,购买者多用于自住或作为会客场所。如今市场上同样拥有地段、圈层和产品优势的大平层住宅选择丰富,在不限购的背景下,客户还有多少理由为“替代品”买单?

━━━━

广州商业大平层的大量入市,背后多数是对写字楼项目的“再包装”。

过去数年,广州经历了一轮核心商务区的开发高峰。琶洲西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白鹅潭商务区等板块,承载了大量的写字楼规划。然而,受限于产业导入节奏与城市招商瓶颈,广州写字楼市场的空置率一路走高。

世邦魏理仕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广州优质办公楼新增供应达35.9万平方米,同比暴增126%,主要集中在琶洲、金融城与鱼珠。尽管净吸纳量同比增长20.5%,但远低于新增供应,致使全市空置率上升至20.5%,较去年底上涨1.8个百分点。

“广州写字楼现在不好租,也不好卖,是行业共识。”上述业内人士称,不少开发商在销售压力下被迫“临场变阵”,将原写字楼项目“住宅化包装”,以商业大平层形式推出市场,寄望借居住功能吸引买家。此外,相较于写字楼,商业大平层的利润空间也更可观。

但问题在于,能支付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买套“定位模糊”产品的客户,究竟有多少?

上述商办项目操盘手表示,商业大平层在产品层面确实拥有建筑立面地标化、超高层高、奢侈配套、灵活功能空间等优势,在某些方面可补足住宅短板。但当这些优势被标准化复制后,也容易沦为同质化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业内普遍认为,如果商业大平层无法明确其使用场景——是作为企业办公、总部驻地,还是纯粹的居住和圈层社交空间——定位模糊将持续制约其市场发展。

责编:毕思懿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热点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资讯热点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