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笃行致远!内蒙古“十四五”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惠民生|格外关爱·非凡五年

   日期:2025-08-06     作者:kongyu       评论:0    移动:http://www.tttmy.cn/mobile/news/show-htm-itemid-1498.html
核心提示:2023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暨“大爱北疆·有爱无碍”公益行动启动仪式。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

图片

2023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暨“大爱北疆·有爱无碍”公益行动启动仪式。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周南 北京报道

辽阔的北疆草原上,一曲以坚韧与关爱谱写的时代乐章正激昂奏响。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残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解决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并凝聚全区残联系统力量,将残疾人工作融入北疆发展大局。

在兜底保障上织密网络,推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应享尽享;在康复服务中精准施策,实施助康圆梦行动,让残疾人朋友重燃生活希望;在就业创业上开拓创新,打造助业自强平台,激发残疾人自立奋进的内生动力;在权益保障上守牢底线,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体系,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五年砥砺奋进,内蒙古残联交出了一份饱含民生温度、彰显制度优势的答卷,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乘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支持内蒙古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东风,15项支持措施落地生根,内蒙古残联奋力将政策“含金量”转化为发展“新动能”,确保落地见效,让全区残疾人兄弟姐妹在共享发展成果的道路上,走得更有尊严、更加自信、更富希望。

骏马奔腾,奋蹄疾驰,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图景中,留下了温暖而坚实的发展轨迹。

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打造有“温度”的社会环境

在内蒙古,一张覆盖广泛、日益密实的残疾人社会保障网正加速织就。

首先是社会救助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覆盖率为100%,实现应纳尽纳。帮助残疾人按规定加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64万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保障范围,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大于90%,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大于95%。为全区41万59周岁以下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并将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因公伤残人员、伤残预备役人员(民兵民工)列入保障范围,扩大了保险覆盖率。

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逐步完善。“十四五”期间,通过实施“阳光家园计划”,累计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32234人次。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办法(试行)》,完成88家托养服务等级评定审核工作,并按照评审结果拨付等级评定补贴(床位补贴)303.84万元,进一步规范了残疾人托养机构的运营和管理。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100名重度一、二级肢体残疾人开展了示范性寄宿制托养服务,在锡林郭勒盟为400名残疾人提供帮办代办关爱服务。

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不断加强。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印发《关于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的通知》,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由原100元/人/月提高到125元/人/月。全区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申报审核63864人,2021年至2024年残保金逐年明显递增。

为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打造有“温度”的社会环境,“十四五”期间,内蒙古持续强化残疾人法治保障,完善残疾人法律维权服务。出台印发《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等,全区成立114个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创新开展残疾人“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试点,推动法院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累计高效处理各类残疾人来访、网上信件、热线超6500件次,为困难群体提供及时救助。

为提升无障碍环境,畅通融合之路,内蒙古以地方立法形式颁布《内蒙古自治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和绩效考核项目。在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方面建立了稳定经费补贴机制。“十四五”期间,超额完成中国残联下达内蒙古29391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完成率达147.67%。

同时,一系列支持保障措施不断加强,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支撑。

如增强残疾人制度化保障服务能力,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等政策;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了残疾人证6个事项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跨省通办”等;深化基层组织专项改革,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区13722个嘎查村(社区)已全部建立残协,实现基层残协全覆盖,并建成涵盖4000余名在编在岗残疾人干部的自治区残联大数据平台;开展京蒙残疾人工作结对帮扶,逐年签订《京蒙残疾人工作结对帮扶协作框架协议》,2023年,全区共有36个残疾人京蒙协作项目,总投资1111.123万元,预计受益残疾人6027人,截至目前已全部完工。牵头推动建立京津冀晋蒙残疾人事业联动发展机制,经过努力,起草的《京津冀晋蒙残疾人事业联动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已同京津冀省晋残联达成一致,可适时启动签约程序。

提升就业服务效能,完成新增残疾人就业任务的120%

就业不仅是残疾人获得经济独立的重要途径,更是其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桥梁。

内蒙古残联始终将促进残疾人就业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政策保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多元就业渠道,“十四五”以来,全区新增残疾人就业44730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将每年新增8000名残疾人就业纳入自治区政府民生实事清单,三年累计新增就业残疾人28741人,完成新增残疾人就业任务的120%。对全区51122名残疾人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完成十四五培训总任务(5万人)的102.24%。每年举办全区残疾人就业创业创意赛现场赛,促进残疾人就业。

图片

历届残疾人朋友设计的残疾人就业创业创意赛吉祥物优秀作品。

残疾人就业服务得到有效保障。各级人社部门和残联组织将每年1月确定为“就业援助月”,将就业困难残疾人列为重点服务对象,共走访残疾人登记失业人员家庭13840户,登记失业的残疾人11401名,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384次,帮助登记失业残疾人实现就业2090人。配备专兼职残疾人就业辅导员3556人。召开残疾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157场,对2125名残疾大学新生开展“一人一策”服务,服务率达到100%,累计就业1112名。对1803家残疾人自主创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指导和扶持。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和雇主培训192场。

此外,残疾人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协调烟草部门放宽残疾人开办烟草零售点对网点的数量和间距要求,全区残疾人开办烟草零售点3673个。引导142家电商平台、快递等新业态企业安置残疾人349名。培育(孵化)残疾人就业创业项目84个。为252名残疾人申请创业担保贴息贷款2128万元。扶持90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补贴1339万元。盲人按摩机构达到571家,从业人员达到1138名。14家旗县级医院安排24名盲人按摩从业人员就业。选拔推荐399名残疾人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就业创业创意赛和交流活动。组织全区284名视力残疾人参加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77人取得考试合格证书。组织901名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国家级、自治区级继续教育证书及相应学分。举办了5期全区盲人保健按摩初级培训班,共有136名视力残疾人参加培训,134人顺利结业并通过了五级保健按摩技师评级认证。培育22个专业化助残就业社会组织。扶持24个残疾人技能大师和非遗工作室。

图片

非遗传承人崔锁莲为残疾人学员传授布贴画技艺。

提升残疾人康复和教育水平,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在残疾人康复服务方面,“十四五”以来,全区共有272311名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247567名得到精准康复服务,24744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119953名残疾人得到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确定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958家,其中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服务机构226家,救助经办服务实现旗县级100%全覆盖,为残疾儿童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服务,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权益。执行《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标准》,配备社区康复协调员13148名,同时与卫健部门协作持续开展家庭医生残疾人签约服务工作,签约率达85%以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治区残联与自治区医保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行残疾儿童康复治疗按床日付费政策的通知》,全区0-14周岁参保残疾儿童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康复费用实施按床日付费政策,进一步增强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保障。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年龄由国家规定的0—6岁标准提高到0-7岁,救助补贴标准为人均1.832万元,确定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经办机构105个,实现旗县级全覆盖,全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进入制度性保障阶段。同时,将电子耳蜗植入术等五项内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且支付等级均为甲级。

图片

北疆天籁行动为202名听力残疾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和训练。

在残疾人特殊教育服务方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推动旗县级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残疾儿童入学评估机制,全力保障适龄残疾儿童接受教育。“十四五”期间共下达专项资金1888万元,用于支持学前机构招收残疾儿童、一次性资助残疾大学新生,残疾人学历提升补贴学费、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等工作。全力推动20万以上人口的旗县建立特殊教育学校,1.35万残疾儿童实施“一人一案”入学安置,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深入开展辅助器具进校园活动,为905名在校残疾学生配发了辅助器具。

在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方面,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线上持续推广“看学问办”系统4K电视端,完成了3.47万户残疾人家庭接入工作,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文化服务线上供给。线下着力指导各盟市、旗县(市、区)开展残疾人“三个一”活动,即自治区残联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区残疾人艺术节、运动会和职业技能竞赛,鼓励有条件的盟市每两年举办一次残疾人艺术节、职业技能竞赛,旗县(市、区)每年举办一次残疾人艺术节、综合或单项运动会、职业技能竞赛等。

同时,大力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组建了残疾人田径、盲人柔道训练基地,与自治区文旅投合作开展建设残疾人举重基地。加强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力度,为国内国际大赛积蓄人才。组织开展全国射箭推广、盲人象棋、特奥轮滑、特奥冰壶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十四五”期间,内蒙古运动员代表中国队参加了东京和巴黎两届残奥会,取得了1金3银1铜的好成绩,展示了内蒙古残疾人体育竞技水平的新高度。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十四五”的北疆华章写满奋斗足迹与民生暖意。新征程上,内蒙古残联将锚定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继续高举旗帜、勇毅前行,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在共赴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共享发展成果、绽放生命光彩,共同绘就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温暖底色!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热点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资讯热点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