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无牙颌患者的诊疗是口腔修复领域的难点与挑战,需要特别关注其特殊性……”在近期一场无牙颌疑难病例专场讨论会上,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四门诊副主任医师汤祎熳强调道。作为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战略的积极践行者,汤祎熳凭借精湛的临床技术和倾囊相授的带教热忱,不仅为保定市第二医院注入了强劲的学术动力,更让众多饱受缺牙困扰的患者重获口腔健康和生活品质。68岁的郭阿姨和70岁的杨伯伯专程送来手写感谢信与锦旗,正是这一京保协作成果的生动体现。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tttmy.cn/file/upload/202508/05/220103861.jpg" />
精准施治惠民生 京保携手破难题
郭阿姨缺牙长达20余年,是位牙槽骨重度萎缩无牙颌患者。她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旧义齿不仅无法正常使用,长期压迫更导致牙槽骨条件极差,严重影响基本进食和生活质量。得知保定市第二医院有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专家团队常驻,郭阿姨抱着一线希望前来求诊。汤祎熳与该院种植修复科医生宁静评估发现,其口腔状况因长期佩戴不良义齿导致修复难度极高。面对挑战,她们决定采用先进的生物功能性义齿修复技术,通过精准印模制取及个性化排牙设计,成功为郭阿姨量身打造了吸附力良好的新义齿,解决了困扰她多年的病痛。
杨伯伯的情况同样棘手。他佩戴全口义齿已逾十年,旧义齿严重磨耗,甚至引发了双侧颞下颌关节紊乱。京保专家联合讨论,通过详细临床检查,结合患者诉求,创新性地复制其旧义齿表面形态,在获取闭口式印模的同时重新确定颌位关系,显著缩短了就诊次数,简化了操作步骤,高效恢复了杨伯伯的咀嚼能力并缓解了关节不适。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www.tttmy.cn/file/upload/202508/05/220103391.jpg" />
郭阿姨和杨伯伯的成功案例仅是缩影。汤祎熳在院工作期间,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先进的无牙颌诊疗理念与核心技术引入保定,有效解决了患者普遍面临的假牙固位差、压痛、咀嚼困难等难题,赢得了患者的广泛赞誉与信赖。
授人以渔强根基 协同发展锻精兵
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是京保医联体合作的核心目标之一,关键在于培养本地人才和构建规范化技术体系。包括汤祎熳在内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专家团队定期组织疑难病例讨论会,聚焦临床疑点难点问题,通过手把手示范,深入拆解技术难点,确保该院医生扎实掌握核心技术。在北京专家团队的带动下,保定市第二医院青年医师积极开展文献学习,培养深度阅读与高效检索能力,系统强化学术素养和科研基础,同时加强了病例资料留存意识,为临床经验沉淀和科研创新奠定基石。两院共同优化了从接诊评估、方案设计、临床操作到随访维护的全流程管理规范,确保患者享受同质化、高标准的诊疗服务。
保定市第二医院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建立的紧密型医联体合作,是京津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区域同质化发展的典范。这种“输血”更重“造血”的模式,不仅解除了患者的口腔病痛,更在保定培育了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口腔医疗队伍。如今,保定及周边地区患者无需远赴北京,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国家级标准的优质口腔医疗服务,极大减轻了群众负担,切实提升了区域口腔健康水平和民生福祉。(通讯员:南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