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3 日下午,随着长江东路第三小学报告厅内结业证书的颁发,由二七区慈善总会、二七区教育局主办,郑州市冀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长江路第三小学承办的 “二七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暑期研修班” 圆满落幕。本次培训历时 5 天,分两期(7 月 8-9 日、7 月 21-23 日)开展,为区域内50余名中小学业务领导及心理骨干教师带来了 10 场干货满满的专业培训,以实际行动推动 “2+3” 模式进校园公益慈善项目落地见效。
精准施策:聚焦需求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作为 “2+3” 模式进校园公益慈善项目的核心执行单位,郑州市冀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深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多年,此次培训紧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痛点,精心设计课程体系。
培训特邀高级社工师、心理咨询师冀未来主讲,从理论到实践构建完整培训链条。首期培训聚焦 “预防与识别”,冀未来老师详解青少年心理问题预警信号(涵盖行为、情绪、学业等多维度),剖析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核心压力源的干预策略;同时通过 “做情绪的主人”“真诚赞美小伙伴” 等示范课,手把手传授课堂辅导技巧。
第二期培训深入 “沟通与实践”,以 TA(Transactional Analysis,交互分析)理论为核心,冀未来系统讲解 “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 识别方法,解析 “互补沟通”“交叉沟通” 等有效沟通路径,引导教师掌握 “我好,你也好” 健康心理地位的培育技巧;通过 “冲突化解”“倾听与共情” 实操训练,让学员在角色扮演中强化实践能力。
创新形式:“讲练结合” 推动知识内化
为避免 “填鸭式” 教学,本次培训创新采用 “专家讲座 + 示范教学 + 情景模拟 + 成果展演” 的 “讲练结合” 模式。理论授课与小组情景模拟 —— 教师们化身 “服务对象” 与 “社工师”,演绎生活冲突场景,在冀未来的现场点评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培训期间,学员们还通过微信群实时分享学习心得,轮值制作《学习简报》记录每日收获。结业仪式上,5 个学习小组以心理情景剧、诗歌朗诵、三句半等形式展示成果,将 “人生脚本”“心理地位” 等理论融入创作,生动呈现了 5 天的成长与蜕变。
多方肯定:筑牢校园心理健康防线
“这是一次‘解渴’的培训!” 参与培训的陇西小学教师吴玉婷表示,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识别学生心理问题的 “火眼金睛”,更学会了用 TA 理论搭建与学生沟通的 “心之桥”。
二七区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学志在结业仪式上高度评价本次培训:“冀羽社工团队带来的课程专业、实用,让教师们既懂理论又会实操,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新动能。” 他强调,未来将持续联动社会资源,深化 “家庭 - 学校 - 社会” 协同育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健康环境中成长。
作为承办方,郑州市冀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冀未来表示:“‘2+3’模式进校园项目始终以‘赋能教师、守护学生’为初心。此次培训只是起点,接下来我们将跟踪指导教师实践,持续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二七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据悉,本次培训考核合格的学员已获结业证书,10 名表现突出者被评为 “优秀学员”。郑州市二七区慈善总会副会长胡悦冬等领导亲临现场为学员颁发证书。这场专业赋能之旅,不仅提升了二七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素养,更为构建积极校园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