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5年,那些买房亏损的人们

   2025-08-02 kongyu920
核心提示:滁州的林先生,早已忘了买房时的兴奋,却难忘卖房那天的疼痛。他在2018年初以80多万元买下了一套房子,几乎站到了当地房价的最高

滁州的林先生,早已忘了买房时的兴奋,却难忘卖房那天的疼痛。


他在2018年初以80多万元买下了一套房子,几乎站到了当地房价的最高点。因为急需用钱,2022年年底不得不以40多万元出手。刚好亏掉40万元,相当于 “把自己工作几年攒的钱都亏了”。


心酸又不无欣慰的是,前不久他从中介处得知,同类房子的市场成交价已跌至30余万。“幸亏当时跑得早,不然又得亏10万。”


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抢先一步,2021年就开始调整。一二线城市慢一拍,2022年开始跳水。这五年,是煎熬的五年。


每个人的幸福,都是相似的。普通人的购房故事,也都是相似的。


人们各有各的不幸,卖房亏损的故事也各不相同。


这些年,房价下跌的城市名单不断加长,亏损案例从三四线城市蔓延至一二线城市。


当“跌到位”成为错觉


就当滁州的林先生准备卖房的时候,杭州的小柳决定出手“抄底”。


看着未来科技城温莎郡一套85平方米的房子从350万降到320万,她判断:“我感觉跌了半年,可能要到底了,房贷利率都开始下降了。”


她以320万总价签下购房合同,加上税费共投入348万元。简单装修后以月租3900元将房子出租,收到租金后都不禁为自己的精明决策而感动。


然而,这种兴奋感只持续了几个月。次年4月,小区同户型挂牌价降至305万。


这还没完。最近她发现,同户型最低挂牌价仅245万元。中介给她打电话说,如果卖的话,建议挂240万。


“短短一年半时间,账面资产少了100万元。”小柳苦笑着说。按3900元月租计算,回本需要74年。


这不是孤例。深圳的A先生去年3月房子满五年时,把挂牌价设定为比当时成交价稍高几万。两个月后价格进入“跳水大赛”,最终成交价比最初挂牌价跌了120多万。


谁不肉疼。


止损还是坚持?


在深圳打拼的Q先生,2019年以400多万元买下南山一套近20年楼龄的小两房作为婚房。因为生了小孩,房子住不下,他打算换套三居室。


今年满五年限售期一过,他便挂出了房源。


他算了一笔账:房子本身账面亏损60多万,两次买卖的中介税费大约20万,加上五年房贷利息成本和首付的利息收益,实际亏损约140多万元。


Q先生曾两次错失止损良机。2022年房子过三年限售期时,预估可以亏15%卖出,但他因为跟买家没谈拢增值税分担而放弃。


2023年小阳春,当时卖出,比现在高100多万元,综合成本只损失30多万,但当时以为市场行情转好,还可以再等等,也放弃了。


Q先生的房子刚刚成交。他总结陈词:亏损38%。


在环京区域,一位业主诉称,他的124平方米四室精装房,85万元购入价如今跌到“4字头”,不仅亏了30多万,还找不到接盘者。房子卖不掉,房贷还要还,成为持续流血的伤口。


他们共同的问题是:要不要坚持,要坚持多久?


负资产之痛


在合肥某小区,超过50名购房者经历了断崖式的资产蒸发。


他们购买的房子,一年多时间里从每平方米2.4万元暴跌至1.2万元,首付款一夜之间“清零”。听到开发商出盘甩卖的消息,其中一些业主跑到售楼处,泪流满面。


在成都,一些购房者刚签完合同就发现楼盘推出工抵房八折优惠。一周内亏掉二三十万,首付就这样飞走了。


深圳某豪宅,一期一套89平方米3房,有位业主2020年下半年以1700万元买入,今年5月份挂盘单价13万左右。算上供楼成本和税费,该业主亏损近500万。


该小区二期一套高层195平4房,业主2023年以2900万买入,今年5月份以2900万挂盘。加上供楼、家具、交易税费等成本,亏损100多万。你可能会说,这算亏少的了。不幸的是,到7月份,小区挂牌价又跌了。


我们之前写过,住宅属性已回归消费。与此相关,住宅也正从“增值性资产”向“消耗性资产”转变。如果按照“耐用消费品折旧模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年折旧率为2.5%,叠加装修折旧,这个数字更高,肯定远超一二线城市的租售比年化收益。


就如同杭州未来科技城一位业主去年公开以零元转让名下房产(含房贷)一样,2017-2020年买房的业主,很多人都在追问自己:


负资产的房子,还要不要继续握在手里?


底部信号何时到来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7月15日表示,上半年房地产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上还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


“有所波动”是指,一季度的小阳春没坚持住,二季度又下来了。


“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是指,楼市还没止跌回稳。


盛来运不敢明确表态的背景是,6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2%和0.3%。


有专家说,这些数据表明,下滑趋势还在加快。我们可不会这么说。


有专家呼吁继续优化房地产政策。当然,把残留的限购政策全部取消,对当地市场肯定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效应能持续多久,主管部门不知道,房企也不知道。


甚至都不能用市场好不好来形容。比较明确的,至少有两点:


一是,市场分化更加明显。像北京,销售分化,不是“二八”,而是“一九”。“这太变态了”,一位销售总监对我们说。


二是买房人更挑剔了。比阳台,比层高,比得房率,比售后服务,没完没了。


有的专家预测说,一线城市触底时间可能在2026年下半年,有的专家说是2026年春。预测100个,总有一二个是对的。


可你要是一味地悲观,也可能被打脸。上半年,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创下2022年以来的新高。而二手房公认是楼市的先行指标。


杭州的小柳,房子还在出租,他在苦等“解套”。


最近我们也接到多位朋友辗转托人打探:现在入市的时机合适否?自住。房子面积大点。


资产市场的历史经验表明,当最后一波悲观者被迫离场时,市场底部往往正在形成。你是属于哪一方?


图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