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热点首页 资讯热点分类 切换频道
《环球时报》记者探访太湖上的“变形金刚”,见证“清淤魔力”
2025-08-23 18:35  浏览:59

  【环球时报赴宜兴特派记者 李迅典】编者的话:8月15日,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由中交天航局自主研发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创生态清淤绿色智能一体化水上平台“太湖之光”全面投入太湖治理,未来6年内它将完成超千万立方米清淤任务,相当于为太湖“减负”近4000个标准游泳池的淤泥量。《环球时报》记者日前走近“太湖之光”,近距离感受这台国产“变形金刚”的“超强战力”。

  为何被称为“变形金刚”

  《环球时报》记者日前乘坐小艇从太湖岸边出发,大约十分钟后,一座巨大的水上平台船映入眼帘,这就是被誉为“太湖之光”的生态清淤绿色智能一体化平台。它通体青绿,宛如一座水上移动堡垒,静静地漂浮在太湖之上,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谐共存。

“太湖之光”全貌图 (受访者供图)

  作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湖面面积25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338平方公里,但底部却暗藏着大量底泥,这些底泥不仅影响着水质改善,更是生态安全的一大隐患。中交天航局华东公司总工程师、“太湖之光”建造负责人董道武表示,“太湖之光”的设计理念正是针对这一顽疾而生的。

  “变形金刚”是董道武对“太湖之光”的爱称。据他介绍,该平台由5艘功能船模块化组合而成:新型智能环保清淤船“太湖浚清2号”、筛分调节船“太湖之光1号”、脱水减容模块船“太湖之光2号、3号”及世界首制的余水处理船,5船联动,构建起“生态清淤-筛分调絮-脱水减容-余水净化”的完美闭环。

  《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5艘功能船通过钢梁和伸缩栈桥刚性连接为一体,即使在风浪条件下,整座平台能随波浪整体起伏,并保持结构稳定,确保作业连续。前端的清淤船利用绞吸头深入湖底抽取淤泥;紧随其后的脱水船通过叠螺机处理淤泥形成泥饼;中段的净化船装备振动膜组器进行净化;余水船则将处理达标的Ⅲ类水通过管道排回太湖;尾部的动力指挥船负责整体运行控制。

  “占地多、适应性弱是传统清淤的致命伤。”董道武向记者介绍,“太湖之光”的超级净化系统是核心,其采用的V-MBR振动膜技术过滤精度达0.1微米,配合预应力拉杆与变加速度控制技术,能耗直降35%。经此处理的余水稳定达到地表湖库Ⅲ类标准,可直接排回太湖。“陆地上都难实现的标准,我们在水上做到了。”董道武自豪地表示,这项技术突破使“淤泥不占地、余水不上岸”从构想变为现实,每年减少碳排超7000吨。

  董道武拿起处理过的一块浅灰色泥饼对记者说:“传统工艺处理1立方米淤泥需9立方米水,而我们的高浓度输送技术直接处理原泥,效率翻倍。你看这些泥饼,处理后不仅可以进行矿坑修复,还可以制成挡护坡砖、路面砖及植草砖等,实现资源再利用。”

  从“痴人说梦”到“一键启动”

  “这简直是痴人说梦!”董道武在回忆当时方案论证会上部分专家给出的结论时依旧感慨。水上空间如何承载水处理厂功能,水质波动如何实时调控,低温环境如何维持系统稳定,成为当时研制团队面临的最大难题。

  余水净化成为首要“战场”。“有专家说船上从来没有使用过,我们干脆取消占地大的工艺,将一体化气浮机用于保障措施,实现技术集成和创新,省下60%空间。”董道武表示,“针对水质波动,我们开发智能工艺分析系统实时调控参数;面对低温工况,发现湖水恒温特性后取消电加热方案,仅用保温层破解难题。”

处理过的浅灰色泥饼 李迅典摄

  但最艰难的还是智能管控系统,“我要的是工程师按个钮就能启动,不是仅能摆在实验室的展品!”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最终团队啃下了智能管控系统这块硬骨头。目前,整个“太湖之光”一体化装备的感知信号与控制参数总量超1.5万个,实现了设备与船体的高效协同互通。

  六大子功能模块间可实现数据实时交互。依托部署于系统内的“智能大脑”——智能工艺分析系统,能基于实时感知数据动态优化、调整控制参数,大幅减少人力操作,最终实现“一人一键启动全平台设备”的高效管控模式。

  “按下这个按钮后,从清淤到压滤的16条生产线自动运转,泥层挖掘精度达5厘米。”董道武指着控制台上那个小小的绿色按钮说道。

  像“拼乐高”一样实现“一湖一策”

  中交天航局疏浚装备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主任杨正军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自主研发的“太湖之光”生态清淤平台核心价值在于创新的模块化设计理念,使其应用范围远超太湖,可广泛服务于不同江河湖泊的生态治理需求。“该技术实现了双重模块化:一是依据工艺环节(如清淤挖泥、泥浆调制筛分、压滤脱水、余水处理)划分功能模块;二是依据处理规模规格(即产能大小)进行模块化配置。”

  杨正军表示,这种设计也精准支撑了“一湖一策”的治理方针,不同水域的底泥特性(如质地软硬、粒径粗细)差异显著,直接影响工艺参数和产能需求。例如,太湖底泥属软泥质、粒径小,压滤周期需90-100分钟;而巢湖底泥粒径略粗,压滤周期可能缩短,需调整调制参数和压滤模块的配置;黄河沿线某些区域底泥更粗,单条压滤船的产能即可满足需求。

  杨正军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太湖之光”的技术能像“拼乐高”一样,根据目标湖泊的具体底泥特性、污染物状况及治理规模,灵活组合和配置不同功能与规格的模块。既可避免产能浪费(如压滤能力过剩),又能确保处理效率,为不同湖泊量身定制最优清淤解决方案。

  “中国正在为世界湖泊治理书写新标准”

  远望3号原船长、现任江苏省无锡市水利局副局长兰秀凯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传统清淤船每日清淤3000-4000立方米,而‘太湖之光’日产能8000立方米。它像移动钻井平台,宜兴任务结束后可以转战到其他需要清淤的水域,中交集团于去年和今年分别中标太湖无锡市水域834万方、宜兴市西太湖水域1000万方的清淤工程项目,累计超过太湖无锡水域清淤任务总量的一半以上。”

  “‘太湖之光’是为浅水湖泊量身定制的中国方案,荷兰技术只能处理低浓度泥浆。这是新质生产力对生态治理的重构。”兰秀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太湖之光”承载的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国家水安全战略的支柱,太湖作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水源地,其治理关乎长江经济带与长三角一体化的生态安全。

  据介绍,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已提出技术合作意向,国内官厅水库、王瑶水库等治理项目更是验证了其普适性。在兰秀凯看来,“太湖之光”的核心价值在于破解了生态与发展的悖论:传统清淤需征用土地建沉淀池、净化池,占地较大,隐患较多,现在整个治理过程与城市无感共存。谈及“太湖之光”的国际意义,兰秀凯给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对比:“国际通用排放标准总氮是3-15mg/L,我们做到了不足1mg/L,这比自来水厂进水标准更严苛。中国正在为世界湖泊治理书写新标准。”

最新文章
银河边缘:“智能控制场景芯片”技术供应商,赋能聚焦家电、工业互联网
青岛银河边缘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7月17日,是由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工信部批复的家电领域唯一国家级制造业创
聚焦算力、AI、安全、5G等十大领域,赛迪顾问发布2025年IT趋势
中国日报1月15日电(记者樊菲菲)赛迪顾问近日发布 2025年IT趋势,聚焦电子信息、算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工业软件
暂停学历认证!教育部“点名”这所海外高校
对此,受访人士建议,一要严格海外学历认证审查;二要加强认证院校质量把关;三要规范学历提升信息发布。中青评论曾发文《让认证
网易突然宣布!这个大热手游,明年1月正式下架
最近,网易游戏团队突然宣布,备受玩家喜爱的恐怖动作游戏《黎明杀机》手游版即将停服,这一消息无疑让许多忠实粉丝感到惋惜。根
播客行业洗牌:创作者流向何方?
今年以来,播客行业进入新一轮变动期。先是喜马拉雅被腾讯音乐收购,没过多久,另一个头部平台小宇宙被曝出有三位核心高管相继离
快手“π计划”交出成绩单;网易云音乐年度听歌报告发布;《2024腾讯娱乐白皮书》发布
2024.12.271. 2024快手音乐生态大会在京举办2. π计划”交出2024年成绩单:歌曲累计曝光量450亿3. QQ音乐2024年度报告正式上
古人修建房屋之时,讲究“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到底有何含义?
在民间有一条关于四合院绿化的风水的禁忌——“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种鬼拍手”。这条谚语具体来说,就是禁止在门前、屋后
海外手游进入衰退期,崩铁却实现正向增长,国游最有排面的一集?
在大众的认知里,海外游戏的发展要比国产游戏好,但最近外网一个手游相关的数据统计,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在海外手游市场大环境进
千万彩票被冒领当事人没拿到1分钱
据郑州当地媒体12月16日报道,免费领养猫咪领养人孟女士陷外猫贷”纠纷。因为自己喜欢猫,在商家推出的一项活动中,那就是如果你
LV巨轮直冲对面星巴克海妖logo、开业请大师烧香?围观上海滩「风水大战」成打工人新乐子
《加勒比海盗》片场搬到上海市中心去了?上周LV新建的旗舰地标“路易号”在上海南京西路兴业太古汇揭幕,通体闪着银光的轮船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