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热点首页 资讯热点分类 切换频道
人民论坛每日推荐
2025-08-13 21:46  浏览:70

正确认识和应对干部“新本领恐慌”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戴焰军

当下,在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势变化之迅猛、发展态势之复杂,堪称前所未有。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正以爆炸式的速度革新,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不断涌现并深度融入社会各领域,重塑着工作模式与社会运行逻辑。在这一背景下,干部队伍中部分人出现“新本领恐慌”。

“新本领恐慌”在政治、专业、实践和改革创新等多个维度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如何应对?一是要对“新本领恐慌”现象有正确且深刻的认识。由于客观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摆在我们面前的各项任务愈发复杂艰巨,所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新。只有广大干部整体上对此有清醒且前瞻的认识,并给予高度重视,根据新形势下的全新工作要求,主动应战,从自身做起,从具体工作要求做起,自觉提高工作水平,增强应对新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新本领恐慌”。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的理论素养。我们党历来重视理论学习教育,要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在全党形成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好风气。三是重视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广大干部真正成为各方面工作的行家里手,尤其是在应对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方面具备专业能力。(选自《人民论坛》2025年第14期)

作者简介

戴焰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导。出版《执政党建设问题研究》《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导论》等著作10余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400多篇。

智能时代干部能力图谱重构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梁正

自2022年底ChatGPT面世以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并融入日常生活,既为增进人类福祉带来无限可能,又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挑战,这给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承担智能社会的治理者、技术应用者和技术监管者等多重角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科技前沿知识,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和特点,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形成工作合力。”

人工智能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又对领导干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智能时代的治理变革,迫切需要一批懂技术、善创新、敢担当的领导干部作为先锋力量,需要他们具备AI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和治理能力。在工作中,既要坚持技术理性,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处理程式化工作任务;又要具有政治敏锐性,以高站位化解复杂矛盾,确保人工智能治理既有精度又有温度,实现技术理性与党性修养、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选自《人民论坛》2025年第14期)

作者简介

梁正,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政策、研发全球化、标准与知识产权、新兴技术治理。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多部著作。

以制度赋能与个体突破克服干部“新本领恐慌”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建忠

“新本领恐慌”的成因复杂多样,且表现出诸多时代特征,既有相对性,又有客观性;既有主观性,又有普遍性。所谓相对性,是指相对于党和国家的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民群众期盼,以及岗位实践要求,干部能力素质在不同层面存在不足,不同群体、领域、地方的能力表现和短缺程度也存在差异。所谓客观性,是指从干部队伍总体情况和高质量发展需求来看,干部能力素质差距客观存在、不可回避,且在实践中反复出现并造成影响。所谓普遍性,是指干部能力差距在不同层级、类别中具有共性。所谓主观性,是指干部能力素质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自身理论基础不牢、专业知识老化、培训学习不实等个体根源和主观因素。所谓时代性,是指由于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格局变化、竞争激化,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等,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干部能力提出新要求。

破解干部“新本领恐慌”绝非一蹴而就,需要采取“外部推动”与“内部驱动”双重路径,坚持制度保障与个体突破“双轮”驱动。制度层面,以德才兼备、任人唯贤为导向,完善教育培训制度机制,健全内容体系,创新方式方法,强化资源保障,加强培训管理和考核评估,同时构建选贤任能用人机制。个体层面,干部要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把握方向重点,完善知识结构,坚持知行合一,将学习与实践结合,重视调查研究。通过制度保障与个体突破,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选自《人民论坛》2025年第14期)

作者简介

李建忠,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人事科学》总编辑,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公共人事管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政策和战略的研究。著有《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公共人事变革》《人才激励导论》《中国人才报告》等。

古人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的智慧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王培华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寒来暑往,积渐所至。气候变化,非一日之事,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亦非一日之功,中国有文字记载历史三千多年,古人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的制度与实践,在今日仍具有启发意义。

气候变化有自然因素,地方政府要报告分析旬月的雨泽(雪)分寸和米粮时价,预知水旱灾荒。汉朝,各郡国春夏秋三季都要报告雨泽分数,雨少,则扫除社稷神;旱,公卿官长依次行雩礼。祭祀求雨祈雪,缓解民众焦虑,动员社会抗旱备荒,灾害预警。自汉至清,地方政府要奏报雨泽(雪)“所以令天下奏雨泽者,欲前知水旱,以施恤民之政”。

古人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的制度与实践在今天仍具有借鉴价值。其一,救灾无奇策,要在预防。储备粮要用于救荒或人民消费。其二,古人有神农尝百草的精神,探索多种植物来替代五谷,以应对饥荒。不少农书都记载多种植物,如枣、栗、芋、蔓菁、芝麻等,荒年可替代谷物。其三,大灾后,鼓励富人消费,国家和地方兴修水利或路桥城池工程,以工代赈,既能给灾民生路,又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还能消弥潜在的社会风险。其四,鼓励民间社会参与救荒。救荒以国家为主,政府劝分劝输,鼓励民间富人参加救灾,事后表彰。(选自《人民论坛》2022年2月下)

作者简介

王培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教授、博导,中古史国家重点学科成员,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从事元明清华北西北水利、生态环境变化、历史文献等方面的研究,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社科规划办等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元明清华北西北水利三论》《元代北方灾荒与救济》《元明北京建都与粮食供应》等10余种,发表论文80余篇。

人民论坛网评 | 在防汛大考中彰显人民情怀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关于在防汛抢险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防汛救灾这场突如其来的“硬仗”,既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试金石”,更是必须答好的“民生必答题”。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有冲在一线的勇气和决心,更要有沉在基层的责任与细致,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在及时回应群众所需中体现担当,在持续跟进关心帮扶中展现作为,真正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转化为防汛一线的实际行动。

想在前,“事无巨细”解民困。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绷紧防汛这根弦,把各种困难想在前面,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在前面,用十足的准备应对潜在的风险,才能让“汛情再急,群众心不慌”“雨势再大,安全感不减”。要在意识、机制、节奏、措施等各方面全面检视、抢先一步,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向群众普及防汛知识和避险技能,提升群众的防灾自救能力,形成全民参与防汛的良好局面。

冲在前,“当仁不让”显担当。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抢险救援就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的战场。党员干部要以“我先上”“跟我上”的果敢担当,在洪水里架起人墙、在滑坡处开辟通道,哪里有险情就像钉子一样扎向哪里,哪里最危险就像旗帜一样挺立在哪里,用“硬脊梁”扛起最重的担子、托举最大的希望。践行“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优先保障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安全转移,真正在滔滔洪水中筑起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钢铁长城”。

守在前,“细水长流”惠民生。暴雨会停,但防汛一丝都不能松懈,保障民生一刻也不能停。防汛救灾不仅要打赢抢险救援的“攻坚战”,更要做好民生保障的“持久战”。如何做实做细做好防汛救灾的“后半篇文章”,更考验着党员干部的作风能力。要用心用情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不落下任何一个群体、不忽视任何一个需求,将“雪中送炭”的温暖准确送到群众的心坎上。(作者:奚睿安、周璐洁,选自人民论坛网)

(2025年8月5日推荐,阅读全文可至人民论坛网)

最新文章
200余万保险代理人集体摘掉MDRT等头衔;或急欲寻找新名片?!
文|顾柠佣金和保费数字堆砌的荣誉墙正在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尚未完全成型的新价值标尺。“从业10年,连续8年达成MDRT(百万
梧桐树重磅发布福满满养老年金险,打造保险+服务一体化养老方案
6月19日,梧桐树保险经纪携手大家养老保险召开了“福满万家,因爱同行”为主题的新品发售会。此次发售会进行线上线下双线联动,
那些走红的“民间美女”(十一)
水晶糕女孩,浙江衢州人,暑假的时候回家帮助父母卖冷饮。有网友前去买水晶糕发现后将其拍下发到微博上,其清纯靓丽外表以及帮助
为群众把好“健康脉”!2024年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技术培训班正式开班
随着健康生活理念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人投入到日常健身活动中,“体质有评估、锻炼有指导”也渐渐成为群众健康生活新常态,如何
科技!“见微”知“阡陌” !中国电信首次详细解读“安全型企业”成果!
AI安全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作者/ IT时报记者  郝俊慧编辑/  孙妍提出“新三型”概念近五年后,中国电信服务型、科
胶州:上合示范区这个项目进展
据悉,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由中国500强企业上海电气集团投资100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达36.6万平方米。项目拟建4.0兆瓦、6.0兆
柳林司法所:从“心”出发 “未”你护航
柳林司法所开展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一对一心理辅导为加强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全面了解其依法接受社区矫正
广东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的“加减乘除”新算法
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广东正酝酿一揽子措施。3月28日,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新基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羊城创意产业园举行。大会指出
河南率先明确车贷利率上限,高息高返业务加速退场
在监管部门对汽车金融高息高返乱象采取严厉监管措施之后,河南省率先出台政策明确车贷利率的上限标准。 日前,河南省内多家银行
本地二级页政务频道
9月1日上午9点30分,由湖南省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省政协新闻宣传中心主办,文史博览杂志社承办的“寻找身边的古建筑,青年学子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